莫让“研学旅行”变成烧钱的“真”旅行

2018-07-25 22:31:27国内新闻

莫让“研学旅行”变成烧钱的“真”旅行

最近,11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为了短短13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支付了3万多元的费用。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5000元。按这个安排,唐安琪今年暑假花费将超过4万元。(7月24日澎湃新闻网)
 
自201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设想以后,已经有五个年头。因为符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理念,“研学旅行”日益火爆。
 
笔者认为“研学旅行”虽然也是一种旅行,但侧重点在研学,对于参加者来说,是一个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的机会。所谓“行万里路”就是在行路中学习,在实践中增加见闻、增长知识。但目前研学旅行的市场及现状却不容乐观。
 
“研学旅行”成为了一些游学机构或者旅行机构的“招财猫”,将单纯的旅行项目冠以“研学”名目,收费即成倍上涨。但往往只是在旅行中加了参观大学、图书馆等与学术相关的公共场所参观而已。这样的游学是游而不学,起不到增加见闻、增长知识的作用。
 
如何避免研学旅行变成“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烧钱“真”旅行,真正起到开阔视野、增加见闻、丰富知识的作用,还需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家长在选择游学机构时,应擦亮双眼,避免盲目选择。不能单纯认为价格高的就是最好的,要带孩子一起去考察。适合孩子的、符合孩子兴趣的性价比高的,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研学旅行”的独特价值。
 
其次,游学机构在制定游学项目时,应严格自律,不能单纯将营利置于首位。孩子的钱最好赚,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以高价低质的游学项目牟利不是企业长期生存之道。既能实现研学目的,又性价比高的游学项目,才能长期吸引家长及孩子。
 
再次,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监管,不能给研学旅行监管留白。游学市场火爆,监管也要跟得上。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规范研学旅行市场,确保其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学游兼得的研学旅行,不仅需要组织方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更需要各方的默契配合。这样才能避免粗放的、只游不学、走马观花的“研学旅行”,才能彰显研学旅行的真正意义,真正做到读书与行路有机融合。
大家都爱看
露营之家总裁信箱—智库专家公开邀请信露营之家总裁信箱—智库专家公开邀请信 进博会露营之家全球优选与多国达成贸易合作进博会露营之家全球优选与多国达成贸易合作 世界休闲协会主席、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与休闲体育学院首任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相如教授在《中世界休闲协会主席、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与休闲体育学院首任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相如教授在《中 《户外运动:现代幸福生活的风向标》中国•临海户外运动与城市发展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户外运动:现代幸福生活的风向标》中国•临海户外运动与城市发展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 临海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临海市体育总会主席林敏在《中国•临海户外运动与城市发临海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临海市体育总会主席林敏在《中国•临海户外运动与城市发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刘扶民在《中国•临海户外运动与城市发展大会》上的致辞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刘扶民在《中国•临海户外运动与城市发展大会》上的致辞
查看更多国内新闻